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和全国第一批学士、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,有3个博士后活动站,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,马克思主义理论、中国语言文学、化学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,20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,马克思主义理论、心理学、体育学、中国语言文学、中国史、世界史、数学、化学、光学工程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生态学、统计学、App工程、治理科学与工程、 政治学、教育学、外国语言文学、资讯传播学、物理学、地舆学、生物学、工商治理、音乐与跳舞学、戏剧与影视学、美术学、设计学等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、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;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,1个国家人文素质教育基地,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,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央,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,5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,3个江西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培育基地,10个省级App科学(高校工程、实验示范)技术中央。目前,学校各类在校研究生人数达4500余人。
学校注重加强研究生导师步队建设。有国家级教授教养名师1人,江西省教授教养名师20人,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49人;“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”国家级人选4人,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、二层次人选26人;“赣鄱英才555工程”首批人选11人,国家有凸起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,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,全国模范教师、全国优秀教师、全国高校优秀思惟政管理论课教师、全国优秀教育工编辑、全国艺术教育工作提高前辈个人、全国高校优秀青年体育教师14人;江西省跨世纪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8人,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62人,博士生导师35人;享受国务院特殊补助教师27人,享受省政府特殊补助教师9人。
2010年以来,学校获得国家科技提高二等奖1项,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,国家天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项,国家“863”计划重点项目1项,国家国际合作重大专项项目1项,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9 项,国家天然科学基金项目49项,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1 项。其中,国家科技提高二等奖是江西省近两年来获得的独一的国家科技奖;“863”计划重点项目(以高校为牵头单位)、国家天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和专项经费超过500万元的国家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均是全省高校“零”的突破;2011年,学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在全国高校排名第28位,全国师范院校第9位。
学校注重进步研究生的培养质量,鼎力推行研究生教育立异计划,在江西省高校率先实施了研究生“三助”(助教、助管、助研)工程,如设立研究生立异基金,鼓励研究生进行科研立项,开展立异研究;按期举办研究生论坛、研究生学术科技学问节;积极开展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等。
高效优质的研究生培养工作,为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,近五年来,毕业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达96%以上,名列全省前茅。30余年来,学校共向社会输送毕业研究生5000余人,一大批已成为所在行业领域的中坚骨干气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