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2021年下半年江西省自学考试毕业申报及审查工作的通知   关于江西省2022年4月自学考试报考简章   2021年江西师大成人高考(成人函授)招生简章   2020年江西省成人高考(成人函授)考试招生简章   2020年4月自考推迟了,可以转报成人高考吗?  
紧急通知

主页 > 综合信息 > 自考中国学问概论论述题综合信息

自考中国学问概论论述题

来源:vns86com威尼斯城信息中心 时间2012-12-10 13:36 浏览:

 一、试论述对待传统学问和学问传统的正确态度。

  (1)传统学问:中国传统学问,指的是以中华学问为源头、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。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学问。中国传统学问与中国古代学问是 从不同角度来指称的。中国古代学问是针对现代学问而言,它是对学问的时代划分;传统学问是对学问的传承而言的,它强调的是学问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 来的全部学问遗产,它不局限于古代,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、淘汰,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。

  有人把传统学问等同于古代学问,从而认为讲究传统即是复古,甚至认为传统与现代化是不能并存的,或认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反传统。这种认识恰恰忽 略了现代化进程仍然是传统学问发展的一个部分,~旦否定了传统,现代化与民族特点也就是中国特色就要脱节,与大家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。也有人认为发扬传 统就要拒绝引进和借鉴,或认为中国传统与西方学问是截然对立的。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。

  任何一种民族传统,在各个历史时期,都要受到其他民族学问的影响,引进和吸取其他学问一旦成为现实,也就是说,这些被吸取的外来学问一旦与自身的学问相融合,它便也成为传统学问的一部分。

  没有一种学问是纯而又纯的,吸取外来学问是丰富和发展本体学问的正常途径之一。当然,传统学问对外来学问总是有所选择的,不适应本体学问的外来学问完全应当淘汰也必然会被淘汰,但这和拒绝一切外来学问的狭隘民族主义是完全不同的。

  (2)学问传统:每一个民族、每一个国家的学问,既因时因地而异,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,学问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学问的核心精神。这种核心精神,也是上层学问和底层学问所共有的,尽管彼此的表现形式不完全一致。

  例如,中国的诗歌传统是讲求韵律,这一点,不论是民歌还是魏晋、唐宋的文人诗词,以至近现代的白话诗,以不同的形式保持这种传统的,都被认为是 具有中国特色的。又如,中国封建体制形成的等级和特权观念,宗法制形成的血统论,即使在现代社会里,不论是在民间还是在上层,仍会在人们头脑中时而起着作 用。学问传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,它是在传承中积淀下来的,是历史的产物,又在每一个时代产生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形式特点,因此,它带有各时代的普 遍特性,又综合了不同时代的多方面的内容。

  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。学问传统既有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的,也有对社会发展起负面作用的。前者是学问精华,是优秀的传统;后者是糟粕,是不良传统。对学问传统一律否定,采取虚无的态度是不对的;不加分析,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也不是正确的态度。

  二、试论述中国学问概论开设的目的和任务。

  (1)使学习者树立正确的学问观,增长热爱并继承祖国优秀学问遗产、促进学问发展的意识;

  (2)使学习者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传统学问的特点,把握中国国情,增强爱国主义的意识;

  (3)使学习者对中国学问各分科的具体常识有初步的了解,从而运用这些常识来观察社会,认识社会;

  (4)使学习者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,加强自身的学问素养,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学问作出积极的努力。

  三、论述中国地理的整体特征及其对中国学问走向统一发展的影响?

  1、众多的河流像血脉一样,将大陆广大的地区联系在一起。

  (1)黄河长江贯穿于中国三大阶梯之中,沟通着中国大陆的东西。

  (2)汉水、淮河把这两条大河联系在一起。

  (3)长江的支流湘江和赣江与属于珠江水系的漓江、北江同发源于南岭山,秦代时开凿灵渠,正是把湘江和漓江相沟通。

  (4)西江则联系着岭南和云贵。

  2、地理通道,虽然地形多样,山岭众多,但不论多么险峻的地势,大自然总留给人以交通的便利

  (1)早在远古时代,新疆与青藏就和内地有联系。

  (2)大致沿渭水、黄河、济水一线,从遥远的古代,就形成一条联系东西的交通线。

  (l)广大地域决定中国文明的道路和学问方向。中国大陆的整体性,影响着中国学问的走向统一,地域广阔的大陆又一定是一个人群林立的世界:中国 文明时代的开始,家国社会的建立,正以这样一个基本情况为前提。中华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,首先面临着大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的特点。在中国,战争征 服是有的,但最终古代文明的成功依靠的不是战争,而是联合与融会。

  (2)广大地域与对天下统一的追求。分裂与统~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,统一总是占主导倾向的追求。这样的追求来源于广大地域上人群的迁移及人群 间许久以来的相互交流。甲骨文中就有“四方”的明确记载;大体从商朝开始,王朝就已按着距离的远近,对天下人群采取不同的政治策略;西周时,“天下”的观 念已十分清晰;以后历朝历代的皇帝,无不以边远的四高民族的“来朝”为荣耀。“天下”观念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追求统一,追求统一始终是政治观念中的基调, 也是历史的基本倾向。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意识,是威力持久的中国理念,对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壮大,曾起过重要作用。

  (3)地缘特征与中国学问的历史命运。这里的地缘概念,不同于现代的领土观念。它所指的是当中原学问中心形成后,与北方范围更加广阔的草原游牧 学问之间的关系。从地理的角度观察中国学问的历史发展,应特别注意与北方边地草原人群的地缘关系,那里藏着中国历史命运的重要秘密。在西北方向,帕米尔高 原在相当长的时期里,分隔着东方与西方两大学问世界。

  但在更近的北方,中原文明必须长期面对一个由草场、山地、沙漠、戈壁构成的辽阔的地域,和以游牧为基本特征的学问区域。这个辽阔的地域,向北可 以延伸到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,西连中亚乃至东欧平原,东接中国的东北和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,那里是森林密布的冰冷湿润地带。这是一个巨大的扇面形地带,居 住着很多古老的人群。

  广阔的蒙古高原,是这些民族与中原发生关系的“前台”。在这个前台上,截止到蒙古族人兴起,没有一个民族是它的固定主人。从文献记载可以看到,最早的人群是严优,之后是北狄,秦汉以后有匈奴、鲜卑、突厥、契丹、党项、金以至蒙古、满族。

  (4)中国学问的历史命运。草原民族除满族之外,基本都是在前一个民族迁徙,草原出现“真空”状态时,从原来的居住地大举跃进,充当新的草原主 人。在中原政治兴旺时,他们送巡于它的周围,学习着中原学问制度,有的人群还被强大的中原王朝击溃,或远徙或内迁;当中原朝政陷于混乱衰弱时,他们便大举 进攻,进而人主中原,造成中原因有居民的向南迁移,而他们则成为中原学问的接受者和新的创造者。

  在短暂的迟滞后,文明沿着中原固有的学问方向升温、繁荣。隔一二百年或更长一点,上述的情况再重复一次。这样的重复,却是多次发生。这就是中原文明的历史命运。这命运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内涵。中原学问,带动着地域更加辽阔的东亚文明的同步化发展。

  五、试论述地域学问对统一学问的作用。

  (l)正统学问的主导作用:一种社会文明,总有它正统的

更多资讯中心

通知公告 招生简章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网络教育 综合信息 统招资讯 常见问答

证书样板

  • 1
  • 2
统招资讯 | 招生简章 | 招生专业 | 自学考试 | 成人高考 | 网络教育 | 研究生教育
详细地址: 江西省南昌市北京西路437号vns86com威尼斯城继续教育学院
版权所有:vns86com威尼斯城 联系电话:15180401213
Copyright ? jxsdzk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
百度排名:南昌创域

QQ咨询:

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

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

徐老师:
15180401213

微信二维码:

师大试点本科(徐老师
微信公众号
关闭
XML 地图 | Sitemap 地图